和台灣人一起成長的金蘭,當然最了解台灣人的飲食習慣,看準了台灣人對美食永遠抱持著求新求變的嘗鮮精神,金蘭的每一次突破,都是為了滿足不同消費者的口味需求,更讓金蘭在食品領域中保持領先地位。
Photo Credit: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提供 《鑽石水族世界》劇照 Q:導演曾在映後談到拍攝中多次想要放棄,甚至是退出紀錄片工作。很多人問不能剪短一點嗎?只是我一旦把某些小細節拿掉,就會改變我想達成的平衡狀態。
Photo Credit: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提供,孫以萱攝影 黃琇怡 Photo Credit: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提供 Q:《鑽石水族世界》的拍攝契機? 黃琇怡:我之前在雲林拍攝濁水溪的環境議題,中途不曉得怎麼拍下去,於是申請「流浪者計畫」去湄公河三個月,在那遇到很多在東南亞的台灣人,我開始好奇他們如何在當地生活。之後朋友介紹了小杜哥給我認識,那時他已經準備要去緬甸,雖然不知道會發生什麼,但他對自己的養蝦技術蠻有自信,也願意讓我跟著他去緬甸看一看,所以這部片就這樣誕生了。本片帶領觀眾,走入這個遠在緬甸卻又與台灣人緊密關聯的世界,在雨季與乾季的更迭交替下,在這座名為「鑽石水族世界」由台緬合夥經營的養蝦場中,看見人性的糾結與抉擇。當我覺得我是導演的角色,需要去理解被攝者在想什麼時,我就會拍攝,但當我覺得是朋友的角色時,會有拍了但沒剪進影片的時候。現場其實相當戲劇性,但我沒有拍攝,那時我和他們還未熟識彼此,他們也不見得了解拍紀錄片的目的。
最後我發現這部片子許多深度的累積,是在我放下攝影機之後才能真正達成,並被被攝者接受的。我得捨棄以往所受的紀錄片訓練與觀念,在現場重新建立屬於自己的定位。後來得知他以前是防砲部隊士官長,退休後住在這裡。
我把這些跟古代正經八百的東西混在一起,這兩者都是為了建構一個國家的意識形態而存在,我想透過對比來呈現荒謬性Adam 也大方分享道,在公司初期有位員工因為程式碼寫錯,連續出錯,差點造成公司鉅額虧損,讓難得休假的他嚇出了一身冷汗,雖然如此這位員工現在仍然在公司內部服務,且已能獨當一面領導專案。臺灣的人才能量十分充沛、技術水準也高,若能結合這些優勢,培養更多在地優秀人才,也讓這些錢留在臺灣,帶動在地更好的循環發展。(13:59)「早期有許多的外資都在使用自動化交易,賺走非常可觀的收益,但其實這些事情靠著資工電機通訊人才的結合就能做到」Adam 分享道。
回顧創業至今的發展過程,Adam 認為「每一個細節都是成就頂尖的關鍵」,作為亞洲領先的高頻交易商,威旭資訊仍會積極擴張版圖,同時廣召人才,首重追求完美、堅持卓越的人,舉凡電機、資工、財務工程及理工相關科系皆為重點招募對象,希望攜手優秀人才一起在高頻交易的舞台上突破自我,發揮所長。」 (35:00)由於高頻交易的工作都是在做前緣的研究,這些問題很可能都是沒人被解決或是非常新穎的,也都無法 Google 到,因此就需要仰賴極喜歡面對未知、勇於試錯人才發現並找出解決的方法,才能在市場中取得先機、屹立不搖。
然而好景不常,在更多的競爭者加入市場後,Adam 也發現自己除了要持續突破,也應該要學會「打群架」,以團體之力才能夠在市場持續生存。對此,威旭資訊在設立之初即投入建設 AI 團隊,並透過各式機器學習發展出一套適用於高頻交易的計量演算法,成功取得低延遲與高勝率的完美平衡,在資金高周轉率下套現出更多的獲利,持續突破天花板。提供人才專業的管訓、國際級的舞台與創意開放的工作風氣 (18:04)「這就是為什麼無論是電機、數學、統計、金融,各個面向的人才我們都十分積極地招募」Adam 表示。集合在地人才能量,走向國際高頻交易舞台 (08:04)把時光倒回創業前,Adam 是從權證發行商的交易員做起,不同於環境的保守作法,Adam 對於交易早有許多突破性的想法。
(27:21)為了提供最適合人才發揮的環境,威旭資訊十分重視員工的 work-life balance,也在公司內部打造開放討論、專業大於領導、鼓勵試錯的風氣,對員工創新的想法與意見,除了給予空間發揮之外,也會給予實際的預算資源去測試,Adam 也時常鼓勵同仁:「有好的想法就去付諸行動,寧可快速試錯、除錯、持續修正跟調整,也不要浪費時間空想。說起來容易,但要能有高傳輸速率與低延遲,需要許多軟硬體基礎設施的配合,所有環節也皆須進行最佳化調校,追求極限,盡可能縮短報價到下單之間的時間,為每筆交易奠立成功的基礎。「專注每項細節」成就威旭資訊頂尖高頻交易 (03:12)談起高頻交易,威旭資訊的總經理曾永泉 Adam 說這是個十分新潮的字眼,概念上就是透過「價格發現」與「流動性」等特點,以最快的速度造勢,讓市場回到均勻的價格。(15:45)然而,Adam 的創業之路也非一帆風順,「到第三第四年發現,其實原來全自動化不是重點,真正的重點是速度,而不是單靠一個人」因此,威旭資訊便開始朝著高頻交易公司發展。
高頻交易的產業仍集中於歐美地區發展,作為亞洲市場的領先者,Adam 也希望能以不同於傳統公司的特色與優勢,打開臺灣對高頻交易相對陌生的市場。因此他決定自立門戶,透過 Excel + VBA 達成基礎的自動化交易,在市場上擁有不錯的表現。
2023 年台美股市表現亮眼,一掃疫情及升息陰霾,在股市中除了常聽到的個人投資者、法人機構,近年來還有結合程式交易,在極短的時間內,以高周轉率取得極大報酬的高頻交易商。(05:30)為了打造最完善的高頻交易環境,威旭資訊從硬體設備、軟體系統、交易策略、數據庫、AI 研究等每個環節都有專人調教,才能夠快速處理龐大的資料,以及如何從高比例的交易雜訊中找出有意義的資訊。
在招募人才上,威旭資訊除了技術能力之外,更看重的是希望員工能具有好奇心、開創試錯的精神,這也較為符合整個公司美式的文化精神(27:21)為了提供最適合人才發揮的環境,威旭資訊十分重視員工的 work-life balance,也在公司內部打造開放討論、專業大於領導、鼓勵試錯的風氣,對員工創新的想法與意見,除了給予空間發揮之外,也會給予實際的預算資源去測試,Adam 也時常鼓勵同仁:「有好的想法就去付諸行動,寧可快速試錯、除錯、持續修正跟調整,也不要浪費時間空想。提供人才專業的管訓、國際級的舞台與創意開放的工作風氣 (18:04)「這就是為什麼無論是電機、數學、統計、金融,各個面向的人才我們都十分積極地招募」Adam 表示。說起來容易,但要能有高傳輸速率與低延遲,需要許多軟硬體基礎設施的配合,所有環節也皆須進行最佳化調校,追求極限,盡可能縮短報價到下單之間的時間,為每筆交易奠立成功的基礎。」 (35:00)由於高頻交易的工作都是在做前緣的研究,這些問題很可能都是沒人被解決或是非常新穎的,也都無法 Google 到,因此就需要仰賴極喜歡面對未知、勇於試錯人才發現並找出解決的方法,才能在市場中取得先機、屹立不搖。(15:45)然而,Adam 的創業之路也非一帆風順,「到第三第四年發現,其實原來全自動化不是重點,真正的重點是速度,而不是單靠一個人」因此,威旭資訊便開始朝著高頻交易公司發展。
高頻交易的產業仍集中於歐美地區發展,作為亞洲市場的領先者,Adam 也希望能以不同於傳統公司的特色與優勢,打開臺灣對高頻交易相對陌生的市場。臺灣的人才能量十分充沛、技術水準也高,若能結合這些優勢,培養更多在地優秀人才,也讓這些錢留在臺灣,帶動在地更好的循環發展。
對此,威旭資訊在設立之初即投入建設 AI 團隊,並透過各式機器學習發展出一套適用於高頻交易的計量演算法,成功取得低延遲與高勝率的完美平衡,在資金高周轉率下套現出更多的獲利,持續突破天花板。在招募人才上,威旭資訊除了技術能力之外,更看重的是希望員工能具有好奇心、開創試錯的精神,這也較為符合整個公司美式的文化精神。
因此他決定自立門戶,透過 Excel + VBA 達成基礎的自動化交易,在市場上擁有不錯的表現。(13:59)「早期有許多的外資都在使用自動化交易,賺走非常可觀的收益,但其實這些事情靠著資工電機通訊人才的結合就能做到」Adam 分享道。
Adam 也大方分享道,在公司初期有位員工因為程式碼寫錯,連續出錯,差點造成公司鉅額虧損,讓難得休假的他嚇出了一身冷汗,雖然如此這位員工現在仍然在公司內部服務,且已能獨當一面領導專案。集合在地人才能量,走向國際高頻交易舞台 (08:04)把時光倒回創業前,Adam 是從權證發行商的交易員做起,不同於環境的保守作法,Adam 對於交易早有許多突破性的想法。「專注每項細節」成就威旭資訊頂尖高頻交易 (03:12)談起高頻交易,威旭資訊的總經理曾永泉 Adam 說這是個十分新潮的字眼,概念上就是透過「價格發現」與「流動性」等特點,以最快的速度造勢,讓市場回到均勻的價格。然而好景不常,在更多的競爭者加入市場後,Adam 也發現自己除了要持續突破,也應該要學會「打群架」,以團體之力才能夠在市場持續生存。
(05:30)為了打造最完善的高頻交易環境,威旭資訊從硬體設備、軟體系統、交易策略、數據庫、AI 研究等每個環節都有專人調教,才能夠快速處理龐大的資料,以及如何從高比例的交易雜訊中找出有意義的資訊。回顧創業至今的發展過程,Adam 認為「每一個細節都是成就頂尖的關鍵」,作為亞洲領先的高頻交易商,威旭資訊仍會積極擴張版圖,同時廣召人才,首重追求完美、堅持卓越的人,舉凡電機、資工、財務工程及理工相關科系皆為重點招募對象,希望攜手優秀人才一起在高頻交易的舞台上突破自我,發揮所長。
2023 年台美股市表現亮眼,一掃疫情及升息陰霾,在股市中除了常聽到的個人投資者、法人機構,近年來還有結合程式交易,在極短的時間內,以高周轉率取得極大報酬的高頻交易商今年2月27日、3月20日,罹難者家屬與台鐵及花蓮地檢署進入清水隧道,在軌道下陸續發現許多遺骸與遺物,經花蓮地檢署鑑識比對後確認,是11名罹難者的遺骸。
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。家屬慟:被遺忘近3年(TVBS) 延伸閱讀 太魯閣號事故車廂疑有人骨碎片,法醫檢驗專家分析:3到7天可驗明人骨、物歸原主有難度 運安會太魯閣號事故報告出爐有6大疏失:事故前半個月撤掉工地24小時監看,工地安全「不設防」 交通部公布太魯閣號事故調查報告,工會批未見高層負責,罹難者家屬不滿籲重提和解書 【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】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,每週獨享編輯精選、時事精選、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。
最後更沉痛表示,「再痛,我們會帶著49位天使的遺愛繼續奮戰。「太魯閣的眼淚」在聲明中指出,他們感到相當無措,原以為摯愛的家人已完整安葬、入土為安,「那些已蓋的棺、闔上的罈,如今該怎麼辦?無法想像這三年,那些破碎的遺骸在隧道中面對不斷往來的火車,彷彿事故天天重演,痛苦再次翻湧而上。除了震驚,更擔心是否還有其他遺骸與遺物被留在清水隧道,因此,太魯閣的眼淚向台鐵提出再次搜索隧道的要求。還可留言與作者、記者、編輯討論文章內容。
「太魯閣的眼淚」強調,他們從事故後成立以來,不斷奔走、督促、期待政府部門在鐵道安全、災後處理能更加進步。2023年「推動安全改革專題研討會」活動時,在台鐵富岡機廠第八節車廂中發現44塊遺骸及遺物,讓家屬震驚,擔心是否還有遺骸與遺物被留在清水隧道。
台鐵408次太魯閣號2021年4月發生翻覆意外,2023年罹難者家屬團體「太魯閣的眼淚」才在車廂內發現遺骸,如今在清水隧道再度被尋獲,讓家屬悲痛錯愕,竟在軌道下又發現11名罹難者的遺骸和遺物。今年4月3日花蓮強震時,在太魯閣事故後增設的落石警示系統發揮作用,及時告警避免列車出軌事故,讓他們看到鐵路安全的微光,但仍希望改善的幅度與進程能加速,讓每位台灣人都能真正擁有平安回家的路。
」 他們呼籲,透過這次事故的慘痛經驗,未來發生類似重大事故時,要有明確的災後處理SOP,讓所有不幸的大體能完整回家,也讓家屬能完善地告別親人今年4月3日花蓮強震時,在太魯閣事故後增設的落石警示系統發揮作用,及時告警避免列車出軌事故,讓他們看到鐵路安全的微光,但仍希望改善的幅度與進程能加速,讓每位台灣人都能真正擁有平安回家的路。
版权声明:本文为原创文章,版权归 兆载永劫网 所有,欢迎分享本文,转载请保留出处!